灌注桩成孔检测仪捕捉隐蔽缺陷主要通过超声波反射技术来实现。以下是对其捕捉隐蔽缺陷原理的详细解释:
一、检测原理
成孔检测仪基于超声波测距原理工作,由主机控制箱、全自动数控绞车及超声探头等部件组成。在检测过程中,超声探头在设备的控制下,由孔口匀速降低,深度检测设备测取探头放入的深度并传至主机。检测探头上通常安装有4组换能器,这些换能器呈正交十字分布,用于检测钻孔两个角度的孔壁剖面。
当超声波传感器沿充满泥浆的钻孔中心以一定速率下放时,它会接收并记录四个方向(或两个方向)的垂直孔壁的超声波脉冲反射信号。这些信号被用来分析孔壁的状态,包括孔径、垂直度、孔壁状况等参数。如果孔壁存在隐蔽缺陷,如断裂、夹泥、缩径、扩径等,超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这些异常界面,从而产生反射和散射等物理现象。

二、捕捉隐蔽缺陷的方法
1.超声波信号分析:
灌注桩成孔检测仪通过分析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来判断孔壁是否存在缺陷。正常的孔壁反射信号应该是连续且稳定的,而如果存在缺陷,反射信号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信号强度减弱、波形畸变等。
通过对比不同深度位置的反射信号,可以大致确定缺陷的位置和范围。
2.声学参数计算:
借助测量获得的声学参数值(如声波传播时间、声波速度等),可以进一步计算获得桩孔深度上所有检测位置的孔径、垂直度等信息。
这些信息有助于更精确地判断缺陷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综合判定:
结合超声波信号分析和声学参数计算的结果,可以对孔壁的隐蔽缺陷进行综合判定。
判定结果包括缺陷的位置、类型、严重程度等,为后续的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三、注意事项
1.泥浆比重和波速的测定:泥浆的比重和波速对超声波的传播有很大影响,因此在进行检测前需要测量泥浆的比重和波速,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检测设备的准备和校准:在检测前,需要检查检测设备的各个部件是否灵活运转,尤其是探头上方的大动滑轮和电缆线等。同时,需要对传感器进行校准,以确保其能够准确接收和记录超声波信号。
3.检测环境的控制:检测时需要注意控制检测环境,避免外部干扰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例如,需要保持井口稳定、可靠放置线架等。
灌注桩成孔检测仪通过超声波反射技术捕捉隐蔽缺陷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通过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的应用,可以准确判断孔壁的隐蔽缺陷,为后续的施工和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